70年,看保山

来源:云南日报 2019-08-06 16:44:2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这里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最便捷的陆路通道,这里是全省唯一获改革先锋称号的杨善洲同志的家乡……

  杨磊 摄

  保山,地处云南省西部,设1区1市3县,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2.7万人,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有华侨、归侨、侨眷50余万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近年来,保山围绕省委、省政府对保山提出的“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三城”定位,把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两个走在全省前列”,作为实现保山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孙亮 摄

经济实力

  新中国成立之时,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保山一穷二白,百业待兴,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奋斗,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38.1亿元,是1952年0.85亿元的868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168元,是1952年78元的361倍。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步入发展黄金时期,经济发展增速超过10%以上的年份达到23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

  张国君 摄

基础设施

  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山没有像样的市政设施和基础工程,1952年全市基本建设总投资仅70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倍增长,1978年至2018年累计完成投资总额5000多亿元,年均增长24.6%。

  目前,保山已建成高速公路4条,在建8条,2019年将建成通车3条,公路通车里程从1978年的2758公里增加到14036公里,通县通乡道路硬化率和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100%,2021年大瑞铁路保山段也将建成通车。保山、腾冲两个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18.6万人次,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百万级机场的州市。

  张国君 摄

生活水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山人民最大的梦想就是吃饱不挨饿、穿暖不受冻,到1978年全市贫困发生率仍高达81.68%。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保山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群众生活水平一天一个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225元,提高到2018年的32636元,增长145倍,年均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124元,提高到2018年的11280元,增长91倍,年均增长11.9%。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2018年的2.67%,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王华沙 摄

城乡面貌

  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山城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五四”大轰炸,城市残羹断垣、破旧不堪,农村建设更为落后。一直以来,保山人民积极付诸探索实践,先后提出了建设“走向南亚第一市”“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桥头堡战略中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

  近年来,保山投入230多亿元实施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设,投入320多亿元实施了棚户区改造,投入30多亿元实施了“三个万亩”生态廊道恢复工程、城市森林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9.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6.5%,保山荣获国家卫生城市,腾冲获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称号。

  吴再忠 摄

产业发展

  保山是传统农业大市,历来有着“滇西粮仓”的美誉。保山坚持农业稳市战略,粮食总产连续15年实现增产。

  保山坚持“工业发展聚集为要”的理念,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在每个县(市、区)建设了1个工业园区,在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了80平方公里的保山工贸园区。与此同时,创新园区体制机制,打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发展“飞地经济”,提出了由5个县(市、区)与保山工贸园区共建“园中园”的发展模式。

  目前,保山已逐步培育形成了以农特产品加工、新材料、轻纺、信息、旅游文化、现代物流为重点的产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67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72.02亿元,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比重为38.1%,比1978年的15.3%提高了22.8%。

  腾冲市委宣传部 供图

生态环境

  保山历来自然生态较好,被誉为“春城中的春城”。近年来,保山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发展之基,全力以赴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快“生态保山、森林保山、绿色保山、美丽保山”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四创两争”。

  保山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28.4%,提高到2018年的65.8%,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70个,保山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腾冲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蔡庆彪 摄

长远目标

  保山将朝着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不懈努力。围绕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建设“三城”的发展定位,按照“2020年出形象、2025年成规模、2035年达目标”的总体安排,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核心,以“一线两园”开放平台为主阵地,以“小城带大市”向“大双心”引领转变,形成“双心带动、全域共荣、城乡协调”的新局面,立足中心城市160平方公里160万人的规模,努力将保山建设成为滇西边境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

  莽红升 摄

短期目标

  努力实现“两个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围绕“两个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保山市坚持高质量与高速度发展相统一,把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聚焦硅产业链建设目标,着力打造水电硅材一体化示范区;以品牌化、规模化为带动,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发挥保山资源优势,按照“一圈一环一线”旅游发展总布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旅游+”行动,推动旅游与医疗、康养、健身、休闲等全方位融合发展。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保山建设成为全省绿色能源开发利用主功能区、绿色食品规模生产主产出区、健康生活目的地消费主承载区。

  此外,保山市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着力建设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公路,推进厕所革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集中用3年左右的时间,推动美丽保山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建设滇西边境中心城市、现代化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王华沙 摄

近期目标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保山5个县(市、区)中,有4个县(区)属贫困县。目前,全市38.95万贫困人口中,已有33.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龙陵、昌宁两个县实现摘帽退出。力争2019年剩余135个贫困村退出、5.5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实现整市脱贫目标。

  如今的保山,是一座充满亲情、富有温情、极具热情的城市;一个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的理想之地;一个活力四射、投资兴业、追梦圆梦的好地方。(记者:杨艳鹏 李建国)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本次活动拟开展主题融媒报道、摄影作品征集、理论评论阐释、幸福长卷绘制、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联盟构建等“六个一”大型网络宣传。

2024年03月11日 16:56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祖国南疆,拥有国际性口岸4个、双边性口岸1个、边民互市贸易点14个,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城市。

2024年03月11日 16:45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41

今天,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整理长图,带您一分钟速览2024全国两会“云南好声音”。

2024年03月11日 16:38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2024年03月11日 16:31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23

杨宗科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

2024年03月11日 16:15

王学锋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

2024年03月11日 16:07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

2024年03月11日 16:00

3月8日,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云南省科技厅在青岛签订共建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03月11日 15:52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