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洲精神在昌宁”系列报道“足迹与光辉”之一:朴实无华守初心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10-11 11:18:16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编者按:根据市委、县委关于深入学习善洲精神的部署,从7月下旬开始,昌宁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组织深入温泉、珠街、耈街、大田坝、漭水、鸡飞、翁堵、田园、湾甸9个乡镇,开展“善洲精神在昌宁”寻访,对20名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区革委会副主任、中共保山地委副书记、中共保山地委书记期间与其有过直接接触的基层干部群众进行访谈,聆听他们记忆深处杨善洲同志在昌宁的往事。从今天开始推出“善洲精神在昌宁”系列报道,今天推出:“足迹与光辉”之一:朴实无华守初心。

  雨后的黑惠江东岸,云雾缭绕,一片郁郁葱葱。看着一天天好起来的山村,从珠街乡人民政府退休回老家金宝村民小组居住的杨光福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岁时的时光,回到了看到时任保山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的杨善洲同志时的情景。

  “杨善洲老书记,是我见过最大的领导,也是觉得最不像领导的领导。”杨光福说, 1972年的春夏之交,当时的金宝还邻村黑马是一个大队。那天自己正在那份被他们用彝族话叫做“各地克”的山洼田里做活,才23岁的自己还不太会犁田,是跟一位名叫赵正礼的阿叔一起去负责排水。正在干活时,就看到来了几个人,黑马大队的人先跑来跟他们说,是地区领导杨善洲来了。本来他们以为,领导来最多是走走看看,没想到不但来了还跟他们讲了很多生产上的事情。最让杨光福想不到的是,来的几个人里,杨善洲竟然会是穿着最朴素的那个清清瘦瘦的人。“突然间就来了个老同志,身上着一顶雨水帽,头上还戴着一顶撮箕帽(鸭舌帽),身穿也是平平常常的过去讲的是学生装饰的(中山装),脚上穿着一双我们地方叫的大田坝草鞋。当时我们也想不到,他普普通通的,从装束到形象与一般农民没有多大区别。”杨光福说,“我今年四月还特意到善洲林场去看了一次,感觉那里展示着的杨善洲同志的照片,除了有几张老了一些以外,其他的与自己记忆里的没有什么差别。”

  那次到金宝,是杨善洲同志历时半个多月 “小长征”的最后一站,他从保山坝东出发,步行经过了今天隆阳区的瓦渡、丙麻,昌宁的大田坝、漭水、耈街、珠街,一路上就是以这样一个“不像干部的干部”形象,了解到了沿途农村地区发展中的问题,为地革委制定农村发展政策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72岁的珠街乡黑马村小村村民小组村民杨如贵,是在愚公水库建设工地上见到的杨善洲同志,而且因为自己“通汉话”,谝到了一起,并约着到家里吃了一顿便饭,一起谝到了晚上九点多。杨如贵说:“从他穿着任何人不会看出来他是地区领导,他很朴素,特别他穿那双草鞋,是大田坝的竹麻草鞋,大田坝草鞋讲究点的是耳根有一巴掌,但他不是穿那种,他只是穿3个耳子那种一双。”

  耈街乡是杨善洲同志那次“小长征”经过的点,他的形象同样深深地印在了那里的干部群众心中。78岁的耈街供销社退休干部胡中荣,还能清晰地记起他到岔河供销社旅社住的情景。胡忠荣回忆,当时岔河公社为单独一个公社,1972年麦子快熟的时候的一天,因负责旅社的人请假,自己临时顶班负责旅社,当时一共来了四个人,自己在旅社门外街子上第一眼看到时,还以为杨善洲同志是水工队请来挑担子的人。“他挑着担子,一边挑着水工队用的测量仪器,一边挑着两个包包,然后还挂着两双草鞋,他穿着一双草鞋挑着两双。”胡忠荣说,“饭吃了以后洗脚,他换了一双解放鞋,第二天早上走起,他又把胶鞋包起放进包里背起来,把草鞋套上了。他说还是草鞋好穿,凉、不滑。”

  除被误认为过是雇来的“挑夫”,杨善洲同志那次小长征,还曾被误认为是要粮食的疏散户。89岁的李相周,曾经在保山地委工作过,后来回到昌宁,先后在大田坝和温泉两个地方工作,与杨善洲同志非常熟悉。1972年杨善洲同志“小长征”经过当时名为新街公社的大田坝时,李相周与公社的其他同志一起到基地去铲玉米,公社只有办公室一名叫杨绍云的同志在值班。因为不认识,加之杨善洲同志的穿着和口音,杨绍云误以为他是来要粮的疏散户,就没好好接待他,弄出了个大误会。李相周笑着说:“这个也怪不得杨绍云同志,主要是杨善洲同志很简朴,穿着草鞋,披着竹叶帽,穿着对襟衣裳。他这个人一贯是简朴,丝毫没有当官的架子,十分接近群众。”

  “如果不是有人介绍,真无法相信他会是地区领导,这个人确实相当朴素,很平易近人。”如居住在湾岗村立巴兰村小组的大田坝信用社退休干部普正华老人所说,杨善洲同志就是那种放在人推里都不会被认出来的人。而他,又经常进行这样的“长征”,一双草鞋,在昌宁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印。

  1971年和1972年,杨善洲同志曾两次去过的温泉镇温泉社区饶家寨村民小组,村民饶正平说:“杨善洲老书记亲自到我们饶家寨生产队,来到我家两次。他就是相当简单朴素,细耳子草鞋、大竹叶帽,跟普通劳动者一样,该干就干。”

  温泉镇松山村大新寨村民小组鲁学政是在生产队开梯地的地方见到杨善洲同志的。鲁学政说:“当时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相当深刻,戴一顶老竹叶帽,穿着一双老黄胶鞋,相当朴素,凭眼看根本就看不出来他是地委书记。所以他走以后大家都在议论说,像这样的领导很少,又能够体贴群众,自己的生活又相当艰苦朴素,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相当深刻,都是评价很高。”

  “他去哪就是草鞋穿一双,大红油纸帽戴一顶,一般人也认不得看不出来是书记。”田园镇九甲社区马道子村民小组李义芳老人,曾经为连夜为到九甲当工作队长要回市里开会的杨善洲同志做过一套衣服。如今,那件事发生在哪一年已记不起来,却清楚地记得杨善洲同志的形象,“他相当朴素,我们栽秧处见栽秧人后面秧没有了他就去打秧,田不平就去趟田,滑田什么他都做,最艰苦朴素的一个人。他就爱戴顶遮阳帽,穿件中山服。”

  从担任保山地委副书记(地区革委副主任)到卸任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共22年,经历了参与了推动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但他朴实无华的本色,却始终没有改变。

  今年62岁的温泉镇尼诺村鲁家寨村民小组村民鲁文忠第一次接触杨善洲同志是1985年底,当时他在温泉区尼诺乡担任文书。鲁文忠清楚地记得,杨善洲同志是从鹿塘走路到尼诺的,到的时候是傍晚,支书和乡长都不在,只有自己和几个工作人员在,正准备吃饭,杨善洲同志到了之后就跟他们一起吃饭,吃完饭就在火塘边聊天。鲁文忠说:“当时他来时戴顶帽子,背着个黄布包包,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地委书记,通过交谈后才知道他是我们保山的地委书记。”

  时任漭水区翠华乡党支部书记的翠华社区石场河村民小组村民熊国良,在1985年陪到翠华调研的杨善洲同志走访群众,了解家庭副业发展。熊国良说:“杨善洲老书记去到哪里,确实一般人认不得,对于一般老百姓,说地委书记来人家也认不得,他确实艰苦朴素,大红油纸帽背着,大棕草鞋穿着。另外就是,他去到路边,看到牛粪,要把它扒到田里,这个是我们亲眼看到的。”

  1976年深秋,刚从更戛做完农业学大寨工作回到家的湾甸乡下甸村新村1组村民段有海,也与杨善洲同志有过一次田间地头的会面。段有海说:“他穿着一双黄胶鞋,大竹叶帽戴着一顶,就跟我们串田坝,什么脏了、有泥巴了他都不怕,走了人家都晓不得他是地委书记。”

  1969年、1986年、1992年三次接触过杨善洲同志的翁堵镇退休干部刘绍凯,在三个不同时期,见证了杨善洲同志的“保守”:“杨书记他也就是朴朴素素的,就是平常戴着大叶帽,穿着草鞋。”

  “印象很深,他生活上很朴素,从不搞特殊不讲条件,吃的不讲条件,住的不讲条件,在医疗上只要说能够做到的,都是以中草药为主,搞搞按摩,舒服点,他就很满意了。”1985年后四次接触杨善洲同志的原鸡飞矿泉治疗所所长罗联鹄,从另外一个方面见证了他的“不讲究”,“他的那些生活作风,他的人品,他的表现,在我有生以来见过的、处过的这些干部,不论大小,确确实实很难找到了。”

  因为尼诺山种植和加工,今年85岁的原温泉供销社主任杨忠诚老人多次与杨善洲同志打过交道,对他的朴素朴实印象非常深刻。杨忠诚说:“老书记就是艰苦朴素,从穿着到说话,都是一一二二的,对于我们基层来说,他没有官架子,与所有人都能打成一片,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我们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胡忠荣清楚地记得,杨善洲同志听到旁边人说“有大官过路要把卫生打扫好”的玩笑话后,对岔河公社革委会副主任蒋必顺这样说。

  这,就是杨善洲同志始终坚守的初心。(吴再忠 施应发)

责任编辑:郭云旗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