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 下好生态“一盘棋” 绘就发展新蓝图

来源:中国城市报 2020-07-21 10:12:46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保山市昌宁县采茶姑娘在茶园边分拣茶叶。吴再忠摄

  云南省保山市古称永昌,寓意“永世良久、昌盛繁荣”。它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南方丝绸之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和中缅油气管道穿境而过,是云南省唯一具有双向开放通道的州市。

  近年来,保山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发展之基,全力以赴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快“生态保山、森林保山、绿色保山、美丽保山”建设步伐。

  截至目前,保山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腾冲市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高黎贡山中亚热带山地原始林入选第二届“中国最美森林”榜单,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委会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称号。与此同时,保山市湿地保护率达到32.29%,全市有中国传统村落130个,居全省第一;23个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良好的生态,是七彩云南最亮丽的一张名片,也给了保山市发展的方向和底气。

  阵雨过后,云雾里的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风情村犹如仙境,风中带着清新的泥土味。这里村落依山而建,山川秀美、梯田婉约、竹林掩映、阡陌纵横、庄稼长势旺盛,处处散发着佤山的盎然生机。

  201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刘军到这里旅游,原本一天的行程,硬是住了半个月。“这边四季如春,来了就不想走了。”几个月后,刘军带家人再次返回,他们从当地老乡手中租下了一个老房子,将其设计改造成一个跃台式三层民宿。“好环境就是卖点,游客都是回头客,生意越来越好。”刘军告诉记者。

  今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还专门看望了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群众。“我们要认真思考脱贫后的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三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家清介绍,习近平总书记为村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提振了精气神,大家谋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2019年,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成功申报国家3A级景区。今年6月3日,腾冲市清水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在刘军看来,“有了专业化管理,景区运作将更加规范,未来发展前景更值得期待。”

  建设一座宜居之城

  盛夏时分,记者登上云南省保山市新晋国家4A级景区青华海湿地的地标性建筑——高9层的仿古建筑永昌阁。凭栏眺望,脚下宛若一片绿色的海洋:近处,水榭楼台鸟语花香;远处,林木葱郁绿意盎然。

  站在青华海湿地景区的湖边,望着不时飞起的水鸟,70年代出生的保山市民徐利民满是感慨:“听家里老人讲以前这里是碧波万顷的湖面,但从我记事起这边都是农田了,没想到能有今天这番景象。”

  青华海湿地的重生,得益于2016年保山市启动实施的“三个万亩工程”项目:青华海万亩湿地恢复工程、万亩观光农业恢复工程、东山万亩生态治理植被恢复工程。“当年治理青华海湿地时,保山市委书记赵德光亲自担任工作组组长,经常会过来检查和督促施工情况。”一位曾参与过青华海湿地恢复工程施工的工程人员对记者说。

  东山万亩生态治理植被恢复工程启动后,通过“山脊戴帽子、坡面栽林子、沟底建坝子”的生态修复措施,让原本荒凉的东山,如今已成为保山新的“网红点”。记者采访中看到,山顶上一处由农家小院改建而成的民俗点,等待用餐的游客都排起了队。

  “远处是青华海湿地,近处是万亩生态观光园,脚下是东山森林公园,这就是我们保山市生态发展的蓝图。”站在东山之顶,说起保山未来的发展,陪同采访的一位当地工作人员表现得信心十足,“再过上几年,保山将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生态之城。”

  旅游促农民致富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何守护好这一方“好山、好水、好生态”,成了保山人不断思考并为之不懈努力的重大课题。

  在隆阳区潞江镇百花岭村,过去村民进山砍伐、打猎,靠山吃山成了再寻常不过的事,而如今树对于这里的村民来说都是宝。生态环境改善了,高黎贡山的鸟类越来越多了,目前所记录的鸟类总数约占云南省鸟类总种数的43.3%,百花岭村也被誉为观鸟胜地。

  2009年,百花岭村民建起了第一个鸟塘,为外来拍鸟爱好者提供观鸟服务,每个机位收费20元。目前,百花岭已经有20余个鸟塘,每份机位收费50—100元,盒饭每人20元一份。 随着外来拍鸟的人数不断增多,村民们增建鸟塘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观鸟产业。而随着观鸟产业的逐渐成熟,百花岭陆续形成了“背包、鸟导、送饭服务、销售、物流”等系列旅游服务。

  “现在来我们这里玩很方便,吃住行一体,游客到达后先在民宿休息一会儿,走几步路就可以到餐馆吃特色小炒和野菜,要去山里我们会开车把游客送到鸟塘,还由专人为他们讲解。如果游客在山里待很长时间,他们可以提前订餐,我们再送过去。”村民葛宝智告诉记者,他做鸟导一天能有500元收入,百花岭跟他一样做鸟导的村民有100多人。

  从2016年起,百花岭每年举行一次高黎贡山国际观鸟周,鸟网会员、摄影师、鸟类保护者齐聚于此观鸟。2019年,这里接待的观鸟旅游者超过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00万元,百花岭观鸟名片已从国内走向世界。

  在位于施甸县善洲林场的杨善洲事迹陈列室,“人民公仆杨善洲”几个红色大字格外显眼,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

  1988年,杨善洲退休后便回到家乡的大亮山带领群众植树造林,让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恢复生机,森林覆盖率从不足17%升至97.17%。紧邻善洲林场的姚关镇雷打树村,如今依托5.6万亩林海资源,村民们通过发展林下经济都过上了好日子。

  生态保护

  与产业发展双赢

  素有“极边第一城”之称的腾冲市,有林地面积4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3.9%。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腾冲在康养产业发展上占尽先机。

  一位当地置业顾问告诉记者,来腾冲买房的人都是冲着养老去的。“海南的房子只能冬天住,而腾冲则是四季如春。”两年前到腾冲旅游时,北京游客董先生买了一套三居室,“现在父母住,将来退休了我也来,这边空气太好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保山市旅游和养老产业近年来一直处于快速增长趋势。

  地处高黎贡山南麓怒江、龙川江之间的“滇西雨屏”龙陵县,森林覆盖率达70.08%。如何向生态要效益,龙陵县选择发展石斛产业。如今,无论是城市街道上,还是山区林木间,到处都能看到石斛的身影。

  昌宁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逐步转变为以茶叶、核桃、澳洲坚果等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林农增收与生态改善效益共赢。2019年全县完成林业草原总产值42.08亿元,实现农民人均林业收入5500元。

  保山市委书记赵德光曾强调,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不能盲目,不能“骑驴看唱本”,必须要靠规划落实,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切实提升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纵观保山城市发展,不仅连续三年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均为“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也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双赢。

  “城市的发展就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凸显城市个性和特色,做好近期、远期规划和布局,实现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保山市依托自身优势走生态发展之路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近日,在谈起保山城市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时,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于今向记者表示。

  来源:中国城市报 记者 宋 浩 通讯员 胡 瑞

责任编辑:郭云旗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