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色发展点亮生态之城

来源:云南日报 2020-03-09 21:46:0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保山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色发展点亮生态之城

  腾冲北海湿地公园 记者 张彤 图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山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全力以赴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快“生态保山、森林保山、绿色保山、美丽保山”建设。

  青华海湿地是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一个热门旅游打卡地,走进永子棋院,登上永昌阁,站在观景台上,远处秀美山川巍峨连绵,近处水面波光粼粼,青华海风光尽收眼底。

  青华海湿地的变化,是保山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取得成果的一个小小缩影。近年来,保山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全力以赴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快“生态保山、森林保山、绿色保山、美丽保山”建设。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入推进,保山发生了绿色巨变。

  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展新颜

  2016年以来,保山市提出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便是其中之一。

  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规划面积1.05万亩,选址于哀牢古湖遗留区,包括面积约1000亩、功能定位为城市综合型公园的西湖;面积约1500亩、功能定位生态公园的东湖和约8000亩的湿地公园。经过几年的施工建设,西湖于2016年元旦建成开放,东湖于2018年5月建成开放,湿地公园已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哀牢古湖逐渐重现。

  青华海东、西湖的建成,吸引了翠鸟、大雁、红嘴鸥等50多种鸟类来此地栖息。如今,每天都有许多市民、游客前往青华海,伴着一池清水在岸边休闲散步,当地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因此得到显著提升。下一步,当地还将把青华海湿地公园作为核心景观区域,外围打造现代农业园、都市农业园,建设田园绿道系统,推进规模化、高效化农业种植,营造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亲子教育等相关配套产业。

  2018年,腾冲市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该市坚持绿色发展之路,把良好的生态作为发展的基本依托和最大优势,加强绿水青山的资源转化,推动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腾冲样板。

  北海乡曾是腾冲市3个省级重点贫困乡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59户,贫困人口6462人。近年来,北海乡整合资金3亿多元,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人居环境,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北海乡通过打造十里樱花、十里桃花、十里荷花3个‘十里公园’项目,昔日被人们戏谑生活困苦的洋芋、洋白菜、洋丝瓜‘三洋’公社,完美蝶变为樱花、桃花、荷花‘三花’盛开的美丽家园。”北海乡党委副书记刘永强说。

  为主动融入腾冲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定位,北海乡结合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区位、生态优势,抓实大盈江流域综合治理。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总体要求,以“七改三清一拆一美化”、农村垃圾处理、路域环境整治、氧化塘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等为依托,结合各村特色,采用“氧化塘+经营、休闲、运动场所”等模式,打造河岸环村截污带,形成湿地小景观,为村庄添色增景。

  通过打造3个“十里公园”,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居环境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北海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了金山银山。北海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5398元增加到2018年的10277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1414户594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7.1%降至2.16%,2018年底实现全面脱贫摘帽,实现了从“穷”到“富”的蝶变。

  绿色产业 迸发生机活力

  置身于海拔约1980米的腾冲市马站乡乌龙茶景区,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2008年,马站乡引进极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大面积推广种植乌龙茶。通过10年的发展培植,乌龙茶逐渐成为具有本土特色的有机食品,并成功通过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当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广“乌龙茶+”的套种模式,增加了群众的收益。目前,马站乡乌龙茶种植面积达1.14万余亩,2018年投产面积达2800亩,春茶鲜叶总产300吨左右,预计全年春茶、秋茶两季鲜叶总产可达550吨左右,茶农收入750万元到800万元。

  按照“三产融合、茶旅养生”的发展思路,马站乡全力打造“腾冲高山乌龙茶庄园”景区,通过建设采茶体验、加工体验、茶艺体验、茶山之旅等休闲观光体验项目,以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生态引领、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今,景区共接待游客88.15万人次,实现旅游销售收入8240余万元。

  地处高黎贡山南麓怒江、龙川江之间的龙陵县,山区面积占98%,森林覆盖率达70.08%,年均降雨量2112.6毫米,素有“滇西雨屏”之称。由于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了“低温、多雨、少日照”气候特点,与石斛生长发育所需的基本条件完全一致,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为石斛的生长创造了“天然居室”,是紫皮石斛生长的最佳适宜区,从海拔600米到2700米的地带都有野生石斛分布。

  近年来,龙陵县紧扣“做大做强生态石斛产业、绿色扶贫助群众长受益”的思路,把石斛特色生态产业作为全县山区群众的一项重点脱贫攻坚产业来推进,把发展壮大石斛产业的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脱贫的过程,聚力做大做强石斛生态产业,重点破解石斛脱贫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动力不足、规模弱小”等难题,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目前,石斛产业已成为该县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柱、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全县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随着绿色产业的发展,龙陵县在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不断补足,良好生态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加快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提高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记者 胡晓蓉)

责任编辑:郭云旗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