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昌宁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19-10-09 18:35:2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沧桑风雨润茶乡 山水田园更昌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昌宁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我16岁时第一次挑着担子去昌宁城,那个时候路难走得很,县城也只有几条小街子。前段时间子女带我去看病,坐着车子顺着水泥路柏油路一路走去,才进坝尾就看到田那边是一大片城,看完病后他们又约着转了转,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头都转晕了也没转完……”在温泉镇兴文村岩子脚村民小组,喜娶孙媳妇的老人杜绍武坐在火塘边,喜气洋洋地与老弟兄们说着过去的苦与乐。

  和杜绍武与老弟兄们一样,随着国庆日益临近,“过去怎么样,现在怎么样”“想都想不到”“真是太幸福”这样句式的话,逐渐成了昌宁老百姓茶余饭后聊天的常用语。正如老百姓的话里所说,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昌宁经济社会正逐步迈入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快车道,1933年设县之初取“昌宁”之名蕴含的“昌盛安宁”愿景正在昌宁大地上变为现实。

  昌宁是传统的山区农业县,70年来,昌宁县坚持从这一实际出发,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云南生物资源产业中心、最宜人居山水田园城市”目标逐步实现,最宜人居的山水田园城市初具雏形。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111.2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0974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952年的87.2∶9.5∶3.3、1978年的71.3∶12.1∶16.6,调整到2018年的31.8∶37.1∶31.1。农业基础不断增强,形成了粮食、蔗糖、果蔬、“两烟”、茶叶、核桃、中药材、畜牧“八大产业”群,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优质茶叶基地县、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全国优质红茶示范县、优质糖料基地县、名特优经济林产品泡核桃生产基地县、造林绿化百佳县、南菜北运试点县、生猪调出大县和云南省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立足于资源实际和区位特点,构建了制糖、制茶、核桃加工、蔬菜加工、矿冶、建材、电力、煤矿、木材加工等具有一定基础的工业发展体系,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规模企业。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形成了以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大流通、大市场、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系逐步形成。

  70年来,昌宁县始终把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作为重点,让“交通靠脚、吃水靠挑、照明靠火、通信靠吼”的基础设施条件成为了历史,互联互通、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五网”体系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内河航运为主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加速推进,以重点水源工程为基础、水系连通工程为骨架的水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源保障网、信息网基本建成,昌宁与世界的距离不断缩短,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看着公路四通八达、水管连通万户千家、电灯电器家家普及、移动电话想打就打的新景象,生活得悠闲自在的老年人们不禁为之感叹:“现在人轻松了,再远的亲戚也不远了!”

  70年来,昌宁县始终坚持保护山水田园风光、依托山水田园风光,建设山水田园城市的思路,在城不断“长大”的同时,实现了山更绿、水更清、田更美、园更靓、城更宜居,保留了明代状元杨升庵眼中“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是故乡”的乡愁家园。紧紧围绕建设“最宜人居山水田园城市”发展定位,坚持“城乡一体、田城相融”的田园城市发展理念,高位推进,系统规划,精心建设,科学管理,县城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县城综合承载功能不断增强,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环山脉水、田城相拥”的田园城市雏形初具、魅力初显。2018年末,昌宁县城建成区面积9.8平方公里,县城人口8.5万人。在先后获“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云南省卫生县城”“云南省文明县城”等称号的基础上,昌宁县正围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总要求,按照“干净、宜居、特色”的目标,全面实施“美丽县城”建设,在提升县城颜值的同时,增强县城县域经济发展引擎和桥梁纽带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昌宁大地上变成现实。

  70年来,昌宁县始终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减贫脱贫、医疗健康、社会治理等重要民生领域的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同步推进“四个文明”建设,切实抓好生态环境治理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如今的昌宁,人民的文化素质、身心健康水平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健康、向上、文明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趋完备,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该县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综合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丰硕,“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不断巩固提升。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建成了县有重点文化设施,乡镇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行政村(社区)有综合文化活动场所、自然村有文化活动室的文化服务体系,城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卫生健康事业在改革中不断提高完善,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群众就地就医,实现了有病能治,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和食品卫生管理不断加强,传染病发病率大为降低,有效提升了全民健康水平。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城市生态化建设加快推进,环境执法能力明显增强,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城乡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70年来,昌宁县始终把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居民生活水平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2018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907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47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56.03亿元,人均储蓄15599元。

  “爹,明年高速公路通后,我约您从高速公路上去再看看,肯定会觉得跟今年看到的不一样了。现在的昌宁城可是一天一个样呢!”正如杜绍武老人的儿子对父亲所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昌宁一路发展取得了一路辉煌。如今,昌宁县正以更高颜值、更深内涵、更广外延,阔步走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记者 吴再忠)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本次活动拟开展主题融媒报道、摄影作品征集、理论评论阐释、幸福长卷绘制、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联盟构建等“六个一”大型网络宣传。

2024年03月11日 16:56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祖国南疆,拥有国际性口岸4个、双边性口岸1个、边民互市贸易点14个,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城市。

2024年03月11日 16:45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41

今天,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整理长图,带您一分钟速览2024全国两会“云南好声音”。

2024年03月11日 16:38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2024年03月11日 16:31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23

杨宗科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

2024年03月11日 16:15

王学锋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

2024年03月11日 16:07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

2024年03月11日 16:00

3月8日,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云南省科技厅在青岛签订共建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03月11日 15:52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