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兴村富民

来源:保山日报 郭金灿 张一红 2019-05-10 21:10:3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近十年来,永福村每年都有几十户群众建起小洋楼,接近50%的农户住上了新房。”施甸县由旺镇永福村党总支书记张自明指着一排排小洋楼周围成片的桑园告诉记者,永福村的发展主要靠种桑养蚕,全村3300多人,每年种桑养蚕收入达600多万元。

  “2001年,永福村开始将种桑养蚕作为一村一品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全村2200多亩耕地发展桑园种植,面积最多的时候达1600多亩,全村760多户农户就有500多户种桑养蚕。种桑养蚕的最大优势就是投入少、见效快、收入高,桑农可以早晚喂蚕,白天在周边务工。”张自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一亩桑园一年可以养蚕4张,收蚕茧320斤,按每市斤市场收购价23元计算,去除成本每亩每年有6000多元的收入。

  随着种桑养蚕产业的发展,很多农户也开始建起厂房加工蚕丝被。张自明介绍,八十年代,村民们发展种桑养蚕,将部分市场价不好的双宫茧用来加工蚕丝被。近十年来,蚕丝被需求量越来越大,永福村已经有近20户农户开始依托种桑养蚕产业走上了蚕丝被加工产业的道路,产品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其中,有4户农户每年加工销售蚕丝被200床以上。杨光武是永福村最早加工蚕丝被的农户,他说:“刚开始主要是帮助桑农抽丝,2007开始购置了4台抽丝机器,建起了700多平方米的厂房加工蚕丝被。去年加工蚕茧达30000多斤,销售蚕丝被500多床。”

  村里的桑园在县上计划建设制药厂征收了500多亩山地桑园后,村民在村东的水田山地里扩大桑园种植面积,一些农户便试着在桑地里套养生态土鸡。永福村水碓村三组的张明英一家种植了两亩多桑园,由于两个娃娃在上学,无法外出务工,为了增加收入,2015年开始在桑园里试探着发展生态土鸡养殖,已从刚开始的500只鸡逐步发展到去年的3000多只。张明英说:“在桑园里养殖生态土鸡,对桑园影响不大,还能增加收入。去年养殖土鸡3000多只,收入30000多元。”

  除了发展种桑养蚕外,永福村还鼓励年轻力壮的村民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据统计,永福村到县外务工的人数有500多人,县内务工的有300多人,每年务工收入近2000万元。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本次活动拟开展主题融媒报道、摄影作品征集、理论评论阐释、幸福长卷绘制、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联盟构建等“六个一”大型网络宣传。

2024年03月11日 16:56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41

今天,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整理长图,带您一分钟速览2024全国两会“云南好声音”。

2024年03月11日 16:38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2024年03月11日 16:31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23

杨宗科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

2024年03月11日 16:15

王学锋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

2024年03月11日 16:07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

2024年03月11日 16:00

3月8日,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云南省科技厅在青岛签订共建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03月11日 15:52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1日下午3时举行闭幕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2024年03月11日 15:4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