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最美基层民警陈应伟:心系群众的承诺“马上到”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19-09-09 10:14:0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云南经济日报社保山讯(张杨军) 日前,保山市组织召开“最美基层民警陈应伟事迹”故事分享会,保山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及驻保媒体相关负责人参会。

  据了解,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评选活动由中宣部、公安部联合发起,共评选20名“最美基层民警”,将于2019年10月对评选出的全国20名最美基层民警开展宣传表彰。根据全国统一安排,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公安厅将于今年9月确定表彰10名云南最美基层民警。经过层层推荐,保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民警陈应伟已成为云南最美基层民警16名候选人之一,目前正在参加全省、全国的评选。

  会上,播放了反应陈应伟先进事迹的微电影《马上就来》《马上就到》。直观讲述了一个实在、敬业、心系群众又对家人有所愧疚的基层交警故事;为深入挖掘陈应伟的感人事迹,充分展示保山公安的新时代风貌,颂扬基层民警的战斗风采, 由陈应伟的领导、战友、亲人、受助群众分别讲述了与陈应伟之间的感人事迹。通过这些朴实、细微的讲述,陈应伟皮肤黝黑,在人流中穿梭繁忙;声音雄浑,对孩子却万分柔肠;关键时刻“看我的”;寒来暑往在路上,急难险重冲在前;随时接警“马上到”,一句承诺重如山的“汉子”形象呼之欲出。

  会后,大家纷纷表示:基层交警是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警察,平时工作非常辛苦,对群众承诺“马上到”的陈应伟是保山基层民警的代表,这样为民服务的好警察应该让更多人了解、理解、支持,作为公共舆论力量的媒体要全面助力,形成让群众广泛知晓的良好氛围。

  新闻背景:

  这交警是谁?他是今年42岁的云南省保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二中队中队长陈应伟,从警16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为交通管理工作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同事们都习惯的称他“老陈”,虽说他是有着16年丰富经验的“老”同志了,但平日里,老陈其实一点都不老,从精气神上看,他反应迅速,身手敏捷,能背着跌倒的空巢老人,从医院的1楼到6楼反复几个来回,也能抱着别人家高烧昏厥的孩子箭步冲进抢救室,还能在暴雨中有条不紊的指挥穿梭的车流。他比大队的年轻人还能拼。他平日没什么豪言壮语,也没啥丰功伟绩,说得最多的就是一句“马上到!”。“马上到”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它能让陈应伟成为直属一大队二中队的主心骨。

  他打造了一支城市交管铁军

  自参加工作以来,陈应伟始终坚守在第一线,无论大小工作,他都与队员们共同进退。16年的日积月累,他把常用的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烂熟于心”,当群众违法时,不仅能够立即指出其违法行为的性质,还能够准确指出其所违反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使群众暗暗佩服他有水平,从而增强其服从管理的自觉性,也为他所带领的队伍树立了榜样。

  陈应伟所负责的辖区处在保山中心城区最核心的部位,分布着各中小学、幼儿园16所,医院、单位、集贸市场、商场、购物中心等较为集中。为了全面提高路面管理“见警率、管事率、管控率”,更好地开展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服务广大群众。在勤务改革中,他立足“勤务跟着警情走”的原则,提出“路面是战场、路口是基点”的路面勤务管理理念,实现以巡逻组及岗亭互补巡查管控勤务体系,推出了岗前四必查、岗中四必巡、岗后四必办勤务制度。成立骑警队、夜查队、青年突击队三支队伍,城区特殊勤务、重点时段、路面动态管控得到加强。

  他总能准确判定是否有雨,及时提醒你带好雨衣,回到岗亭时,桌上总有一杯热茶。当早晚高峰来临时,哪条道路堵塞多,哪个区域隐患大,他都知道,感觉道路监控就装在他的大脑里。在他的带领下,辖区交管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所带的二中队被市公安局评为“爱民模范集体”;正阳女子岗亭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省级“文明交通示范岗”、“保山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他把青春热血挥洒在平安路上

  针对辖区点多、线长、面广、警力少、任务重的情况,陈应伟定期分析辖区交通管理工作,坚持问题为导向,民意为引领,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进行专项治理,狠抓路面秩序管理,狠抓城市显见交通违法行为治理,狠抓摩托车电瓶车专项整治,狠抓交通安全大教育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全面强化城市交通管理。执勤执法中,他带领中队民警开展以严查酒后驾驶、涉牌涉证、无证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的统一行动,打击处理了一大批涉酒、涉毒、涉暴和扰乱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群众出行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在工作中,陈应伟经常深入辖区“两客一危”重点企业、学校、重点车属单位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始终不放松对客货运车辆、校车、公务用车等重点车辆的安全检查力度,要求民警强化重点车辆、重点企业管理,坚决做到交通违法行为不消除不放行,从源头上防止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事故处理中,他更是始终严明纪律,带头抵制各种说情风,做到快结、快办,秉公办事,执行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

  2018年10月,一辆外地重型货车与一名醉酒的行人发生碰撞,行人当场死亡。接警后,陈应伟迅速赶到现场,通过仔细调查,事故的全部责任在行人一方。在稳定了死者家属情绪后,老陈向他们做起了工作,使死者家属明白:本次事故是因为死者饮酒过量、无人看护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通过多次耐心的调解和普法宣传,死者家属最终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上签了字。外地肇事驾驶员在看到最后的处理结果时,泪流满面,哽咽着拉着陈应伟的手说:“保山交警,没有拿我们当外人!”

  他不断探索服务群众新方法

  对理念创新,陈应伟常说“发现问题是本能,解决问题是本事”。过去,高峰期间,人们一路过市幼儿园和市人民医院就头疼:这是老城区的肠根阻路段,高峰时期,全是车流,塞满了道路的每个缝隙。耳边是群众急不可耐的车笛声,家长和孩子在车流中乱窜。作为城区中队长,陈应伟总是带头站在路口,一边耐心指挥交通,一边在细心观察。

  经过不断尝试,他终于总结出了一套区域微循环办法:放宽出口,扎紧进口,增大循环,增强疏导,简单的几个箭头,几个标志,“老大难路段”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再次听到车笛声时,是群众满意和感激的回馈。不久后,一位学生家长在保山日报发表了一首《在路上》的诗,他说:“每次接送孩子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个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操着一口纯正施甸腔的小伙子,带领一帮年青人忙碌在各个路口,指挥着穿梭的车流与人群,一会儿见他表情严肃地打着手势指挥交通,一会儿见他面容和蔼地牵着学生过马路,不管刮风下雨,他们都在。所以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和感谢!”

  群众的诗,让陈应伟更加坚定了以人为本的信念,他常说:“只有坚持民意引领,问题导向,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交警。”

  在服务群众上,陈应伟更是提出了“为民多跑1秒钟,道路畅通1小时”的理念,要求护学岗执勤人员“眼勤、腿勤、嘴勤”,主动为群众将学生送至安全区域,节省家长停车、往返跑校园门口致堵时间,有效提高了高峰期间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只要群众和同事们有需求,他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马上到”成为了陈应伟的一句口头禅,他常说:“我们不光是交警,更是群众的亲人”。

  2018年7月,两名80多岁的老人卡在了人行横道的中间,老陈冲过去准备将两位老人护送到路边,但其中一位老人实在走不动了。陈应伟二话不说,背起老人走了近500米,还一口气爬了6层楼,直到将老人背回了家。临走前,老人紧紧地握着陈应伟的手,满眼泪光地说。“谢谢你们,我老伴身体不好,儿女又不在身边,这么远的路,辛苦你了!真是人民警察为人民”

  “马上到!”是陈应伟对群众和工作的初心,更是我们交警人对党和人民永不改变的初心!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本次活动拟开展主题融媒报道、摄影作品征集、理论评论阐释、幸福长卷绘制、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联盟构建等“六个一”大型网络宣传。

2024年03月11日 16:56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祖国南疆,拥有国际性口岸4个、双边性口岸1个、边民互市贸易点14个,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城市。

2024年03月11日 16:45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41

今天,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整理长图,带您一分钟速览2024全国两会“云南好声音”。

2024年03月11日 16:38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2024年03月11日 16:31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23

杨宗科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

2024年03月11日 16:15

王学锋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

2024年03月11日 16:07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

2024年03月11日 16:00

3月8日,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云南省科技厅在青岛签订共建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03月11日 15:52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